2019年1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在北京舉行。會議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更大戰略性成果,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努力實現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堅決貫徹落實到位。
作為揚農集團研究院的一名普通黨員,我認真學習了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體會到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近年來,學術大腕、學科帶頭人、知名教授,甚至是候選院士——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科研人員,尤其是學術界的大佬、知名教授在全國范圍內不斷傳出被查的消息,暴露出科研經費分配、使用與監管中的諸多薄弱環節。由于國家在科研經費上大量投入,一定程度上使高校、科研院所成為巨大經濟實體,而腐敗就在昔日的一方凈土滋生蔓延。在我國,以課題項目制組織科研的模式運用普遍,只有申請課題成功,才能獲得經費資助。由資深教授、學科帶頭人等擔任的課題組長,在科研項目申請和科研活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不少課題組長一人對課題的人、財、物說了算,在粗放的監管體制之下,其權力過于集中極易導致腐敗。再嚴格的科研經費管理監管制度都需要人來執行,如果不做好自我約束,都是白搭。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工作中、生活中所謂的小事是必不可少的防線,因此忽視不得,含糊不得,放任不得。作為一名科研工作人員,這些事給我敲響了警鐘。一些人走上了腐化墮落、違法犯罪的道路,生活作風的腐化正是他們思想道德防線全面崩潰的突破口。“小節不保,大節難守”,大節和小節是很難分開的,我們應當做到防微杜漸,無論在工作圈、生活圈,還是社交圈,都要時刻檢點自己,自覺約束自己、警示自己,不放松理論學習和自身修養,做到拒腐蝕、永不沾。
2019年是揚農集團的項目建設年,也是揚農集團轉型升級的重要攻關年,作為揚農集團技術核心和創新源動力的研究院更是責任重大。當前各種研發項目課題多、保密性高、難度大,這就更需要我們牢記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在項目攻關過程中主動擔當作為,不松勁、不停歇,在堅守保密協議的事情上更要執著認真、履職盡責,為揚農集團的穩定、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